阆中城事
![]()
进先生应该向丹东警方道歉!从第一篇关于“丹东警方应该深思”的博文,到第二篇“证据越来越有利于警方”的短文,其实胡原总编的口风,已经悄然有些变化了。但是架子依旧不倒,仍以貌似公允的立场,对双方进行各打五十大板的点评。笔者一直认为,对重大舆情都不要急着做结论和评价,不妨“让子弹飞一会”!
咱们很多人看事儿,就跟看电视剧似的,上来先给角色贴标签。一听说“警察和老百姓起冲突”,甭管前因后果,先觉得“肯定是警察欺负人”;瞧见“有钱人跟普通人闹矛盾”,立马拍桌子“有钱了不起啊”;要是“当官的和群众有摩擦”,那更是群情激愤“肯定是官官相护”。可转过头来呢?自己开车遇到交警查酒驾,心里骂骂咧咧“事儿真多”;看到别人当公务员,又羡慕“铁饭碗真稳”;刷到富豪的新闻,偷偷嘀咕“啥时候我也能这么有钱”。这不是双标是啥?普通网友瞎评论两句,顶天了被人怼几句“你懂个啥”,可胡锡进不一样啊,人家是几百万粉丝的大V,发篇文章跟扔个炸雷似的,多少人拿着当“权威解读”?这种时候不把事儿搞清楚就开腔,那不就是带节奏吗?
就说丹东这事儿,几个基本情况咱们掰扯掰扯,别光听一面之词。
先说闯卡这事儿,真不是“回家”那么简单。视频里那女的,头一回冲卡可能是没反应过来,被拦下了按理说该配合吧?结果掉头又冲一次,这就不是“不小心”了,是明摆着“我就不遵守规定”。疫情期间闯卡啥后果,新闻里播过多少回?去年郑州有个司机,红码还闯卡,最后判刑了;上海封控的时候,有人开车硬闯小区门,直接被拘留。怎么到丹东这儿,闯两次卡就成“警察不让回家”了?警察拦车是干嘛?是让他们“回家”吗?是让他们停下来接受调查!你违章开车被交警拦下,能说“我回家还不行吗”就走人?那交通法不成摆设了?
再说说黄码。现在谁手机里没个健康码?黄码啥意思,咱们心里都有数——“你可能有风险,别瞎跑”。就像咱们小区门口保安大爷都知道,黄码想进超市,门儿都没有。为啥?因为一个人乱跑,可能害一栋楼、一个区跟着倒霉。前阵子我老家县城,就因为一个黄码的人偷偷去赶集,结果整个市场封了三天,多少小商贩指着那天挣钱呢,最后全泡汤了。那会儿大家骂不骂?骂!怎么到丹东这儿,黄码开车满街跑,反倒成“警察不近人情”了?要是真让他们走了,万一传染了,这责任谁担?警察?社区?还是骂警察的那些网友?
还有社区开的证明。我特意去看了眼流传的证明照片,上面写得清清楚楚:“同意某某某(就那女的)前往医院取药,仅限本人,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”。白纸黑字,“仅限本人”,结果呢?她带着她爸,俩人开着车就走了。这不是把社区的规定当废纸吗?社区开证明是担着责任的,章一盖,就等于告诉防疫部门“这人我们审过了,符合条件”,结果拿着证明当“通行证”违规带人,这不是坑社区吗?
最后说说警察执法。视频里警察站在车边,手搭在车门上,有人说“警察拦着不让走”。可你想想,已经闯了两次卡了,警察敢让他们轻易走吗?万一开车又跑了,上哪儿找去?真要出了疫情,警察轻则脱警服,重则得坐牢!而且当时路边多少人举着手机拍?警察要是真想动手,敢在那么多人面前?那大爷上来就扇巴掌,甭管打着没打着,这动作就是袭警!法律写着呢,警察执法的时候,你推一下都算妨碍公务,更别说抬手打人了。那年轻警察当时估计都懵了,打回去?对着个老人动手,明天新闻标题就是“警察殴打老人”;不还手?当着那么多人被扇巴掌,以后还怎么执法?换你是那警察,你咋办?
现在事儿越闹越清,视频、证明、黄码记录都摆在那儿了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是那父女俩先违规,警察执法没大毛病。可就因为胡总编一句“警方该深思”,多少人跟着骂警察“暴力执法”?一线警察天天穿着防护服在路口站着,风吹日晒的,结果因为正常执法被网暴,换谁不寒心?
胡锡进先生,您是大V,说话得掂量掂量。一句“深思”可能让多少人误解警察,一句“道歉”至少能让大家明白:规矩就是规矩,谁都不能特殊。咱们别老急着当“理中客”,先把事实看清楚,行不?